“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2023年,我们怀着对知识的向往再次启程。从1月的初赛到3月的决赛,经过2个月的激烈比拼,文学院第六届“文昌杯”学术论文大赛圆满收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本次大赛的精彩瞬间。
一、初赛选拔
在初赛阶段我们共收到了67位选手的优秀作品,其中本科生50名、研究生17名。依照优中选优的原则,经评委老师评审、打分,共有23位选手脱颖而出,入围决赛。
二、决赛角逐
决赛在文学院A210室举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同学借助腾讯会议与现场互动。群英荟萃,济济一堂。在这里,选手们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地对自己的论文进行解读;评委老师们析毫剖厘,入木三分地指出论文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宝贵建议。
赛场上,思维的火花碰撞不断;言谈中,学术的薪火代代相传。

(选手现场答辩)

(选手现场答辩)

(获奖选手与教师合影)
三、结果公示
经过学生自主提交、初赛专家评审、决赛论文答辩等环节,本届“文昌杯”论文大赛共有23名同学获奖。其中,本科生组共13人获奖,研究生组共10人获奖。
结果公示如下:
本科生组
奖 项 |
姓 名 |
论文名称 |
一等奖 |
胡劼旻 |
西南官话意外标记“未必”的功能与语气融合模式 |
二等奖 |
汪仕乾 |
博弈论模型分析下《李尔王》中李尔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
杨雅丽 |
反转的巴西变体 ——论《苔丝》中的英国帝国想象与身份认同 |
三等奖 |
毕润生 |
大连方言多功能词“搁”的语义演变 |
赖桐彤 |
依恋心理中的独特精神 ——以《呼兰河传》文本的复调为例建构 |
刘洋沂 |
他者镜像的幻灭与重塑 ——论芥川龙之介《湖南的扇子》的“中国形象” |
谭乃豪 |
《绿海迷踪》中的赛博格性别想象与时代隐喻探究 |
优秀奖 |
曹子衡 |
语气副词“未免”的话语关联与语义情态 |
蔡晨子 |
割裂的宋江:孝与不孝之辨 |
付佳羽 |
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超越美学视角下的王维《辋川集》 |
王一帆 |
《麦克白》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袁姝祺 |
试阐释致死奥菲利亚的柳树的象征意义 |
张文琦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散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
研究生组
奖 项 |
姓 名 |
论文名称 |
一等奖 |
单 婷 |
《爱药》中爱的回归和族裔共同体建构 |
二等奖 |
李 科 |
复旦大学藏清姚椿辑稿本《逸论语》考辨 |
王浩宇 |
网络史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 |
三等奖 |
林晚婷 |
话语标记“算了”会话语义缺省及相关问题探讨 |
康惠婷 |
《何去何从》中的暴力与身体美学 |
王艳艳 |
浅论苏雪林抗战时期学者散文的爱国主义思想 ——以《屠龙集》为例 |
优秀奖 |
雷 帆 |
从耿文光看晚清书目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继承和创新 |
秦中岳 |
南朝的皇权强化与《文心雕龙》的文学整合 |
石雅文 |
PECSL视野下“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 ——以必修上第四单元为例 |
张 玲 |
余华小说中的音乐性研究 |
文昌之路,光远悠长。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比赛为契机,继续深挖理论、钻研学术,重视论文创新写作,弘扬文学院的清正学风。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文昌杯”学术论文大赛,我们下届不见不散!
文学院
2023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