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21日,由中华美学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美育学学术、学科与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在长春召开。全国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名美育工作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中华美学学会美育专委会主任杜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春雨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华美学学会美育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学勤主持。
邬志辉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我校在美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方面的优势传统,并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对美育学学科建设进行了展望。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致辞)
高建平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美育的热潮在不断增长,高校的美育实践已经常态化。当代美育应从发展美育研究入手,为美育做理论支撑,最终实现社会美育之改造社会、改造人,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的。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致辞)
杜卫在致辞中提到,教学是美育学第一位的学术工作。多学科融合的美育需要美学、艺术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支持。当今中国美育学的发展应该丰富、深化、提升关于美育的学理性研究的水平,为有朝一日成为美育学的学科而奋斗做准备。
(中华美学学会美育专委会主任杜卫致辞)
王春雨在致辞中向各位学会领导和学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东北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传统深厚、学脉悠长、群星闪耀。文艺学美学方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之一,在美学美育研究和教学方面拥有长期的建设历史和稳定的学术传统。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春雨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主题发言阶段。
东北师范大学仿吾特聘教授王确作了题为《基于实践质量的美育有效性思考》的主题发言。王确表示,建立美学学科是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战略考量。建立学科的首要任务是在学术和理论上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个问题。第一是美育的定位问题。美育的问题不仅是新时期以来的重要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民素养的普遍性问题,更是软教育的事业,因此展开中国美育十分重要。第二是美育展开格局的问题。审美经验更多发生在自然美与生活美中,现今艺术领域的美育较为成熟,而自然美、生活美的美育方式和途径仍需要进一步拓荒。第三是美育与艺术教育的问题。鉴于我们与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不能拿原本的艺术来做美育,我们的艺术教育需要反思、思考、选择、过滤与转换。
(东北师范大学王确教授发言)
高建平作了题为《美育的社会意义》的主题发言,从社会美育角度提出了几对关系。第一,美育与艺术教育的中心区别在于,美育培养人,而艺术教育培养人的专业技术。因此美育有改造人、改造社会和民族动员的能力。第二,教育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而美育则克服了分科教育不可避免的缺陷。第三,从本质上说,不应该区分广义与狭义的美育。美育本身是一个整体,艺术教育本身是美育的一个抓手,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提高美育水平。
杜卫作了题为《美育是培育丰厚感性的教育》的主题发言,主张对美育性质的理解,首先应该回到当初哲学家创建美学提出美育理论的初心,即回到美学感性认识的常识。从德国古典哲学、中国现代观念、到当代西方理论和科技智能,对人的感性状态的关注是都是对哲学和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刻反思的结果。美学和美育概念的诞生,标志着对人性的理解的一次飞跃,是对人性中的感性方面的哲学确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刘成纪作了题为《最低限度的美育:从“美”字看美育》的主题发言,提出了关于美育研究和美育目的的七个关键词:分别是感性、爱、快乐、肯定、乐观、理想、自由。美育是与感性相连缀的,这来自美学学科基础的概念建构。而爱建立了美最重要的关联性,使人克服知识的、人生的孤独,获得世界的、自我的完整。在联系的过程中,快乐的传达代表了审美愉悦的基本价值导向引向了美的共通性问题。美的快乐本性又生成了一种肯定的美学,形成了乐观的人生观念、带来了理想和自由的超功利追求。
(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发言)
赵奎英作了题为《新文科与大学美育的目标》的主题发言,分别关注“超学科”视野、“大文化”观念、“生态人文主义”三个维度与美育目标的关系。第一,强调美育是直接进入社会生活,与生活世界、社会事件共感,进行参与式研究、形成超学科知识统一的教育。第二,美育在大文化事业中进行,传统的大文化人并不只是关心方内之事的方内之人,实际上是具有一种天地境界的、具有生态人文精神的人。第三,追求美育引发我们对人文主义的反思,生态人文主义应该是具有生态意识,生态精神、生态伦理关怀的新的生态文明时代的人文主义。
(南京大学教授赵奎英发言)
(第一场主题发言主持人、评议人)
会上,来自我校和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育学刊》《社会科学战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6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美育理论与美学理论的异同、美育的社会责任与实践意义、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发展关系、中国美育学的历史连续性、多学科美育下的国际前沿美学理论、人工智能与数字虚拟媒介影响下的当代美育问题等作了主题发言。40余名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全景展示了近年来美育工作在理论研究、实践展开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和建立美育学学科的未来预期。
(第二场主题发言)
(第三场主题发言)
(第四场主题发言)
(第五场主题发言)
东北师大在美学基础理论、美育和艺术教育实践等领域,拥有着厚重的学术积淀和独特的优势。东北师范大学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坚守师范特质,突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构建“大美育”格局,努力把以美育人的初心和使命融入高素质师资人才培养全过程。长期以来,东北师范大学以课程建设为突破,面向全校师范专业普及美育,以强化实践为关键,着力抓好艺术师范专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为途径,构建内合外联的美育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本次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专家学者们以坦诚、真挚的姿态对美育的时代话题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会议的成功举办,必能为美育学术研究的深化、美育学学科的探索、美育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呈现出一个立体而富于质感的图景。对于拓展师生的学术视野、扩大东北师大在美育领域的影响、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美育学学术、学科与话语体系建构
研讨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