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多次提到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是青年科技人才的集聚之地,也是学子们科研梦想启航的地方。
在学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组织27名学生成立“励学笃行,科研筑梦”科研学习实践团前往北京参观国家重点科研设施基地。实践团秉承“以理论武装厚植家国情怀、以学术交流领航科研梦想、以笃行实践铸就能力素养”的宗旨,在导师李星喆的带领下于8月22日—8月23日先后参观了中科院物理所的半导体实验室,怀柔区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等国家重点科研设施。在本次游学过程中,同学们全身心投入知识的海洋,探索科技发展前沿,感受时代脉搏,汲取奋进力量,砥砺实干报国之心。

8月22日上午,游学实践团前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行参观学习。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研究所建立之初艰苦的实验环境、简陋的实验设备及如今先进的实验仪器和丰硕的实验成果,感受到了中国物理科研水平从薄弱落后到精益求精的发展过程以及几代物理人在不同时代浪潮中撑帆掌舵的奋斗历程,体会到了身为新时代物理人的报国重任。
新元肇启,华章日新。中国近代物理的发展史就是中国科学发展史的缩影,它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与中科院老师的交谈中,同学们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每一代物理人都有自己的科研使命,每一代青年人都有自己的民族责任。坚定的开拓者不会在蓬断草枯的荒漠中退缩,无畏的传承者更会扛着时代大旗勇攀物理高峰。




8月22日下午,游学实践团前往中科院半导体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中科院半导体所一系列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讲授基础原理、展示并实操仪器向同学们介绍了半导体自旋电子学、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综合性半导体工艺技术加工平台、光纤传感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实验室中,超净工作间一尘不染,黄区灰区分工明确,工作服严丝合缝,每一个细节都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属于物理人的那一份严谨和认真。
大国泱泱,大潮滂滂。在与工作人员交谈的过程中,同学们体会到了科研人员对于国家科技成果的自豪感和以科研助推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对穷理笃行的学术精神和科研报国的民族责任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当日行程结束前,游学实践团与中科院半导体所的老师共同在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黄昆先生的雕像前合影留念,共同体会了黄昆老先生“物穷其理,宏伟交替”的至理箴言。学习他“物穷其理,宏伟交替”的至理箴言。相信当天的研学经历会永远铭刻在同学们的心中,鼓舞同学们延踏前人脚步,擎举时代大旗,攀登科学高峰。


8月23日,游学实践团前往怀柔区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基地进行参观。怀柔实验室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指导方针下,面向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构建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围绕可再生能源开发、氢能和储能、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数字化、能源材料、能源器件和芯片等方面,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学技术研究的实验室。不仅如此,实践团还在新能源前沿研究中心、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等国家能源实验室进行了实践活动。
灼灼风华,风禾尽起。走进实验装置平台,同学们见识到了综合极端条件物理发展的广阔前景以及工程师高超的卓越技能和丰厚的知识储备,明白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意义,了解了发展清洁能源对世界的重大意义和中国在气候保护方面的大国担当。参观过程中,同学们重新定位个人价值,坚定了身为东师物理人投身科学研究,建设科研强国,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个人贡献的决心。





青山高而望远,白云深而路遥。回望历史,中华民族的科技创新之路自一穷二白、艰苦卓绝,逐渐走向蓝图绘就、振兴发展,如今在清洁能源、超快条件物理研究等多项尖端技术更是已步入世界一流甚至顶尖行列,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崭露头角。相信在将来,中国科研人对物理世界的探索的脚步也必将迈得更稳、更远。
本次游学实践活动充分依托国家科学教育资源,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我国科技发展的不易及科研工作者的艰辛,认识到科技创新的核心重要性。物理学院也将继续秉承“严谨求实,创新发展”的院训精神,引导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坚定理想信念、矢志科研攻关、坚持实干笃行,立志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中筑梦、逐梦、圆梦,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