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文化育人实效,厚植家国情怀。近日,纽瓦克学院开展了“文化根脉·创新征途”系列团日活动,活动旨在带领学生走进历史、走进现实、走进未来,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第一期主题为“弘扬中华文化”,通过“博物溯源-非遗实践-双语传薪”三个环节,构建沉浸式文化育人新课堂。
博物溯源:在历史长河中筑牢文化自信
活动第一环节,聚焦历史、艺术与文化创意,师生们探访了吉林省博物院三大主题展馆——白山松水馆、张伯驹书画馆和瓷语千年馆。白山松水馆系统展示了吉林省从古至今的历史演进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张伯驹书画馆荟萃多个历史时期的书画珍品,彰显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脉络与地域文博底蕴;瓷语千年馆以140余件陶瓷精品呈现中国工艺发展与边疆审美特色。活动中,学生们主动担任外教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文化自信。

非遗实践:在实践体验中传承创新基因
第二环节,师生们走进吉广文化创意研学基地,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传统文化探索之旅。基地以“四大发明”为主题,生动再现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古代科技瑰宝。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不仅近距离观摩了凸版印刷机、古登堡印刷机等珍贵设备,更通过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等互动工坊,亲手体验了“纸墨成书”的完整工艺流程。这种寓教于乐的实践方式,既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了历史传承与现代教育的完美融合。

双语传薪:在国际视野中讲好家乡故事
第三环节,学院举办了“家乡的博物馆”主题全英沙龙分享会,在方寸教室中穿越时空,共赴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之旅。从河南博物院到吉林省博物院,从内蒙古草原到江南水乡的非遗记忆,学生们用流畅的英语介绍家乡博物馆的历史底蕴,讲述文物背后的多民族文化融合故事。外籍教师Stephen讲述了西雅图流行文化博物馆,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本场沙龙,既是语言能力的淬炼,更是文化主体意识的培养,实现了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双重提升。

本次活动,将知识学习嵌入文化场景,让实践操作对接传统工艺,使英语表达承载文化传播,是学院“三全育人”理念的一次创新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构建“文化认知-实践内化-国际传播”的沉浸式文化育人新课堂,为国家发展培育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兼备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