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是学院党委、学校团委共同领导下的共青团基层组织机构,是学院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目前,文学院团委共有下级团支部30个,团员1365人,设有分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青马学会、红烛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若干。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文学院团委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主责主业,服务立德树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团,不断增强和保持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的事业不断呈现新局面,多次被评为“长春市五四红旗团委”“东北师范大学五四红旗团委”。

一、聚焦主责主业,夯实基层基础,让青年在学思践悟中筑牢理想信念

紧扣关键时间节点,创新思想引领形式。围绕党的二十大召开、团的十九大等重要时间节点,以情景化、沉浸式的政治理论学习方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组建“文昌颖锐”报告团,打造“网上微团课”和“爱国主义”系列微党课,以可知可感的青年学生为主讲人,以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微视频为形式,让学生们在备课中沉浸式主动学习,在授课中生动化输出,让主题教育掷地有声,让思想引领润物无声。

挖掘多维育人资源,强化榜样示范引领。学院团委着力构建“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专业教师和实践导师、知名学者和朋辈榜样”的多维度、全方位的育人导师团队,形成育人合力。组织开展“文研青年说”“学海拾光,为新致远”师生对话•成长系列活动20余次,发挥青年教师和朋辈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举办文学名家进校园、“学术捭阖名家讲坛”等活动30余次,发挥专家学者和文学名家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邀请一线名师和优秀校友返校讲座并聘任为“优秀校友导师”以老带新,发挥代际传承作用。

二、立足学科专业,坚持实践育人,让青年在实践锻炼中主动担当作为

实施“有组织”的科研育人机制。坚持育人导向,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不断完善科技活动、实训平台、科研项目等与科创赛事有机融合、衔接培育的工作机制,构建以“挑战杯”“互联网+”龙头赛事为牵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赛事组织运行过程变成生动广泛的科创育人实践课堂,引导广大青年聚焦国家战略发展,勇攀科学高峰,用青春行动共筑科创报国梦。三年来,获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铜奖1项,累计获得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各类奖项20余项。

开展“有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院特色,探索中文学科志愿服务新模式。发挥中文专业师范特质,建好用好“支教助学”“数字支教”等品牌活动,在全国7个省12个市建有14个暑期支教助学基地,年均支教助学人数近700人。建立“春风”推普扶贫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深入贫困县助力乡村振兴,学院两支志愿服务团队入选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教育部语用司专门发信表扬。依托学院中华古诗词吟诵团,开设“诵读经典诗词,传唱时代精神”公益学习系列第二课堂,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国声音。

三、培育特色品牌,推动文化育人,让青年在文化浸润中传承红色基因

立足学科专业,打造精品项目。创新举办以诗词大会为品牌的文化传承活动和以舞台实验剧为品牌的文学体验活动。连续三年组织“中国诗词大会”吉林赛区省级面试选拔,承办首届吉林省高师联盟诗词大会,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经典的热爱,在诵写讲经典中启智润心,培根铸魂。聚焦经典文学作品、时代主题,持续开展舞台实验剧建设,截至目前已将《奥赛罗》《家》《金锁记》《穆斯林的葬礼》《倾城之恋》《萧红》、《青春之歌》《冯志远》8部经典作品搬上舞台,今年恰逢爱国主义教育年,改编话剧《红岩》也即将在11月份上映。学习强国、央广网、光明网、中国青年报多家平台及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厚植美育土壤,引领校园风尚。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以美育人、以美培元。推出“诗遇二十四节气”原创诗歌主题活动、举办“五四青春歌会”展演、“掠影新校园,墨舞新征程”书画摄影大赛等活动,让青年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道德品格、坚定文化自信、汲取奋进力量。

四、聚焦青年需求,优化青年服务,切实提升服务青年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优化工作机制,推动高质量服务。围绕青年呼声和愿望,学院团委探索定制式服务青年模式,将思想引领与解决青年实际问题相结合,持续开展“我为学生办实事”微心愿活动,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让广大青年真切感受到党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指导学生组织畅通渠道,搭建平台,创新权益服务形式,常态化开展领导接待日、师生午餐会、部门见面会等,及时回应青年诉求。

培优团学骨干,促进高质量发展。聚焦学生骨干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政治工作本领提升,学院连续11年开展学生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激励和引导广大学生骨干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工作技能。积极推进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工作,突出以团支部为核心的班团组织建设。严把选拔标准、严格遴选程序,办好学院学生代表大会,建设服务型、示范性的学院学生会组织。近三年,1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仅20名;1名学生获评“长春向上向善好青年”,长春市共90名;2名本科生荣获宝钢优秀学生奖;十余名学生荣获吉林省优秀大学生;1个团支部获吉林省高校共青团“活力团支部”最具组织力团支部。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文学院团委将继续履行团结引领学院广大青年团员的重要使命,牢牢抓住育人主线,在学院党委和学校团委的指导下,攻坚克难,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