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院团委下设组织部、青马学会、宣传中心、科研实践部、社团指导中心等五个部门,指导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以及红烛志愿者协会开展工作。学院团委在“人格的魅力,学习的楷模,工作的典范”的学生工作标准严格要求下,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使命,紧密围绕学院发展目标、引领学生思想方向、扎实学生素质培养、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学生组织队伍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力”
以总书记精神为指导,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建立学习机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主性,力求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结合专业特色,以团日活动为载体,本研团支部联动共建,着力加强团委、团支部、团员活力。通过“忆百年峥嵘”主题团日系列活动充分盘活青年团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自主研发党史学习桌游等形式新颖、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党史教育真正“沉下去”“热起来”,受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报道。在一以贯之的努力下,心理学院团委获评2022年度东北师范大学“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二、促进学风建设,打造人才培养“创新力”
心理学院团委配合学院整体发展,多措并举,以“创造的教育”为宗旨,打造适合本专业的学生实践平台,服务学生教师技能、专业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开展常态化教师技能训练营,公费师范生全员参与,成果显著。开展“我是咨询师”技能大赛,为学生技能实践提供平台;打造“克服拖延”“压力调节”等团辅方案,活动18场,覆盖学生300余人,全面守护学生心灵健康。同时构建“金字塔型”科研创新培养模式,以“心理学+”为载体,注重学科交叉的指导,激发学生科研创新热情,2024年开展广普式“本科生科研立项培育”2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8项、院级项目12项,重点孵化多项“研究生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项目”。切实落实以赛代练,在“互联网+”、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大赛等竞赛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三、构建特色团支部,真正实现资源供给“精准力”
从专业视角出发,在团支部建设过程中以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为基础,锚定需要,精准发力,为每个团支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定位,形成“院-团-班”三级联动机制,实现项目年级化。本科生团支部以开发专业特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第二课堂为导向,以心理学名著导读课程为依托,连续六年开展读书分享;以525心理文化节和双十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学院传统特色活动,连续七年在传承中创新承办,均获多家媒体电台报道。研究生团支部则侧重于学生专业能力发展,持续推进“三论坛两项目”,通过博士校际交流论坛、“硕博论坛”、“心源”校友论坛,助力拓宽学生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与融合。
四、根植社会实践,着力提升专业技能“服务力”
红烛志愿者协会针对自闭症儿童群体和项目的开展,对帮困助残项目部“童之梦智学园”项目全体志愿教师开展了特定群体服务指导培训,提高教师知识储备和服务能力。持续开展“爱,点亮孤独的星”系列志愿服务活动,2023 - 2024年度已举办十一期,参与志愿者人数累计达到82人。同时,打造精品特色社团,助推“校-院-社”贯通。风信子社会心理服务社团在共青团吉林省委的指导下,参与了“长春市青少年公益大讲堂——心理健康专场”活动,连续7年走入吉林省社区、学校开展心理科普活动,受益学生4000余名;鼓励学生注册成为志愿者并参与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到学院、学校开展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
五、切实落实工作,有效激活基层建设“组织力”
青年团员既是“参与者”,也是“创造者”。秉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工作原则,深入学生群体,定向培养学生骨干力量。并始终坚持带动-引领-服务的原则,构建良好反馈渠道,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直以来,我们在学校、学院的大型活动中调动全体学生的活力与积极性,力求实现活动参与全覆盖。心理学院蝉联55、56届运动会冠军,57、58届运动会取得团体总分第三名,人数虽少但众志成城,全体师生与学院团委相互支持,团结一心,形成凝心聚力的传承精神。
回望来时路,砥砺奋进时。未来,我们将立足新时代,学习新思想,不断新作为,奋发向上,推动团委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学校发展、学院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